前 言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历经千年沧桑,以其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展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
张瑞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六岁习字,至今已有八十春秋。他在楷书方面建树颇深,以古人为师,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书法端正俊朗、稳健灵动、收放自如,书风自成一体;他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化学养,并始终倡导“艺术当为时代服务”,以笔墨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发展;他八十年如一日,耕耘不辍,耄耋之年重开“十年寒窗”,对书法的研究与传承矢志不渝,佳作频出;他将书法与京剧两大国粹巧妙融合,不仅喜爱收藏、演奏京胡,更是将书法写在了百余把京胡上,蔚为壮观,被誉为“翰墨京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推出“翰墨千秋 时代颂歌——张瑞龄书法展”,通过展出百余件纸本书法、京胡书法及文献资料,向观众全面展现张瑞龄先生八十年来的书法艺术成就。
文以载道,艺以通心。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将书法博大精深的气度和神韵展现给中外观众,也希望大家在感受中华书法传递出的文化基因的同时,找到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王宁
国家大剧院院长
2022年9月
自 序
大家好!我是书法爱好者张瑞龄。
1936年我出生在唐山开平镇,那时候兵荒马乱的……父亲六十多岁了还常外出料理生意或救济贫困,十里八乡好多小伙伴说:你爹是“张善人”。大哥錫龄二哥伯龄均饱读诗书又留洋深造后回国投身抗战;大姐秀龄先油画后痴迷齐派(白石)写意、终成齐门为入室弟子并得真传,二姐兰龄师范毕业相夫教子晚年幸福。家中经常只剩老娘及嫂子们看着胞妹清廉和几个般长般大侄子侄女。我四五岁就下地干活,回来再带着几个“小伙伴”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有年余私塾比比划划,实乃应付严父……记得六岁那年要准备上学了,故结伴去邻家向学兄求知,偶然看到他白发爷爷戴着眼镜在油灯下教孙子抄《弟子规》写的小楷,心里很佩服,上学了经常听老师表扬学兄字写的好!从那以后我常去他家,老爷爷一起教我们临帖、写小楷。后来我不知不觉地把写字就当成了“正事”,临了很多的古人碑帖,还包揽了学校所有的宣传栏,得过很多的奖赏,但因数学不及格成了“降班生”……再后来被税务局特招,我当了专门填写税票的税务官。再后来就没间断的练习下来了……
“天磨历过,人嫉尝过,风静斋前情媕娿,志未残,腰欲折,飞毫揉弦且为乐,登峰涉滩善君托,高也是我,低也是我。”若说习书心得也确实不少,但最根本的要扎扎实实的临帖,要学古人各家之长,要敢于给古人挑毛病,更要随时随地给自己纠错!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早就励志要用手中的笔多为社会、为工作、为将来多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身在这个时代我很自豪也很快乐!我们都要为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多尽一份力量……
八十年一晃而过……学习书法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回味!我因习书而动迁、我为书法而忙碌。书法是汉字的灵魂,书法要讴歌华夏的梦想、为民族复兴服好务!
感激全国政协领导和书画室同仁多年来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国家大剧院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领导、同仁对我的信任!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并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能向社会各界朋友、尤其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汇报我几十年学习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敬望书友不吝赐教!
顺祝大家健康、金秋快乐!
张瑞龄
2022年9月于滴石斋
第一部分 翰墨谱写新时代
《爱我中华》 146×37cm 2012年
《北京精神赞》 80×150cm 2012年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133×67cm 2012年
《纵观华夏成败史 兴在政廉毁于慌》 174×45cm×2 2013年
第二部分 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华秋实》 43×190cm 2005年
《七十年述怀》 179×49cm 2005年
《书谱》(局部) 133×20cm×10 1993年
杜甫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46×151cm 2003年
第三部分 千修百易求真谛
《八十述怀》 175×60cm 2015年
《岳阳楼记》 190×560cm 2008年
《将进酒》 68×138cm 2011年
第四部分 耄耋髫龄寓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