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校园展映活动火热开展

国家大剧院2017/09/10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逢一年开学季,学子们纷纷返回校园,回到熟悉的课堂。校园中,总有那么一群长者,他们牵挂着学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他们奉献了自己,照亮了青年学子的求知之路。让我们用最感恩的心,向他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耐心的教导与陪伴,祝您教师节快乐!
老师是学生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陪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育,教化培育,有着春风化雨,温润人心的力量。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离不开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国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同国家大剧院一起,为全国高校的师生们准备了一份“惊喜”——歌剧电影校园展映活动。



在武汉大学师生的见证下,“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8日下午,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的“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涂义才、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胡卫华、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与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电影《长征》中部分主创主演:作曲家印青、歌唱家王宏伟、歌剧电影导演侯克明和武汉大学的师生们共同参加活动。 
此次“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歌剧电影为载体,旨在将先进的、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引入校园,服务在校师生,传播高雅艺术。 
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中国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6部歌剧电影:《长征》《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卡门》《图兰朵》《阿依达》将先后走进全国13个城市共40所高校举办50余场展映,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高雅艺术带入全国高校师生的教学、学习生活中。

各方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日臻完善,资助范围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学生资助工作内涵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拓展,即在做好经济帮扶的同时,也注重做好学生的精神帮扶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资助育人工作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这一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播给广大高校学生,并入脑入心。此次活动创新了资助育人新模式,探索了资助育人新渠道。”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 涂义才
“作为教育部和全国各高校的老朋友、好朋友,中国银行历来以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为己任。此次有幸参与到“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中,中国银行更应当仁不让,主动奉献,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做中国教育资助工作坚定先行者和坚定践行者。”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 胡卫华

“此次活动切实落实了党中央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创新了高校资助育人模式,拓宽了资助育人渠道,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们的文化艺术修养。”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赵雪梅
歌剧作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是高度集中化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高、最具艺术魅力的展现形式。伴随着歌剧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和现代电影技术的迅猛发展,歌剧电影随之诞生,让歌剧这一高雅艺术门类得以从舞台走向银幕,被更多观众欣赏。
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国家表演艺术最高殿堂,以国际性的眼光与世界前沿接轨,自2007年开幕运营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高雅艺术的发展与普及。2013年起,大剧院在国内歌剧电影领域“开疆辟土”,成为国内首家以高清电影形式呈现歌剧艺术的机构。几年来,国家大剧院在歌剧电影制作方面的进展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大剧院已陆续从72部原创、制作剧目中精心创制了《图兰朵》《卡门》《骆驼祥子》《阿依达》等24部歌剧电影,极大地推动歌剧艺术在普罗大众中的普及传播。


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正式开幕以来,始终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宗旨,致力于高雅艺术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产品。近十年来,国家大剧院共制作推出70余部自制剧目,涉及歌剧、话剧、京剧、舞剧、音乐戏剧等诸多艺术门类,艺术活力不断攀升,艺术品牌享誉海内外。伴随着影视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国家大剧院在立足舞台艺术的同时,着力探索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现代数字电影技术运用于歌剧舞台之上,实现了歌剧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双重革新。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




在本届歌剧电影校园展映活动中,许多高校将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电影《长征》作为首选,面向广大在校师生放映。经典红色题材、国家大剧院制作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在广大师生心目中产生共鸣。


6日至7日,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陆续展映国家大局眼制作歌剧电影《长征》用艺术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启迪青年学子的心灵。红色基因通过歌剧电影的艺术形式在青年学子传承,通过观看歌剧电影,学生们重温了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魏若梦: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歌剧电影。歌剧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不太能够经常接触到,而这种电影的形式对我而言更容易观看。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观看到歌剧电影我感到很开心。我觉得《长征》这部歌剧让我非常感动,当我看到红军渡湘江这一节的时候我感到特别触动,就不自觉地留下了眼泪。上个学期的时候我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去了湘江,当我今天看到红军在湘江前仆后继地去为了革命牺牲自己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心里很难受。现在的湘江已经风平浪静了,但是那是前人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觉得很感动、很震撼。观看歌剧对我们来说是又一次精神的洗礼。用歌剧电影的形式对我们的精神进行引导,我觉得是非常深入的,能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的努力,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大四学生王运波:
“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艺术形式欣赏歌剧。我喜欢历史题材的舞台作品,我觉得今天的《长征》是别具风格的。剧中彭政委和洪医生分离的场景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段感情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触动人心,特别具有感染力。我觉得用歌剧电影的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让我们学生观看,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今天同学们的现场反映和观影人数而言,我觉得是很可观的。”
8日下午,“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启动仪式过后,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电影《长征》的部分主创主演:作曲家印青、歌唱家王宏伟、歌剧电影导演侯克明与主持人一起回顾了歌剧电影《长征》中的片段,并分享了歌剧《长征》在创作过程中的故事和感受。

歌剧电影《长征》主创点赞
“虽然已经观看过很多次了,但是看到歌剧电影的艺术效果,还是让我眼前一亮,非常感动。歌剧电影将歌剧中的细节展现放大了,镜头细腻的捕捉下与音乐后期的融合,让我感受到了歌剧的另一种魅力。歌剧电影《长征》放大了歌剧的表现艺术,感谢侯克明导演。”
  ——印青
“我认为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长征》可以说是中国歌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歌剧电影《长征》也可以说是我们歌剧电影史上光辉亮丽的一笔。首先,这部歌剧集结了现今中国歌剧创作的最佳主创阵容,编剧邹静之老师、导演田沁鑫老师、作曲印青老师,还有主演团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老师、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老师、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喆等等。歌剧在侯克明导演的精心创作下,让在现场观看的我深深的感动了,我在座位上泣不成声。我被舞台上艺术家们的表演感动了,被作曲家创作的乐曲旋律感动了,被电影导演对影片精彩的呈现感动了。希望我们广大师生朋友能去观看歌剧电影,感受歌剧电影的魅力,感受《长征》这部歌剧的魅力!”
  ——王宏伟
“歌剧创作者和艺术家们花费几年的心血将他们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受到剧场容纳人数、歌剧展演时间、剧目上演地点的限制,很多观众无法亲临现场体验歌剧的高雅魅力。我们电影人将这些艺术家在舞台上最完美的展现记录下来,让更多观众能欣赏到伟大作曲家、编剧、导演和舞台艺术家们的精彩作品,这是我们创作歌剧电影的初衷,也是我们电影人的光荣使命。”
  ——侯克明

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能够亲自见到王宏伟老师我感到非常荣幸。以前我会觉得歌剧太过高雅而无法欣赏也很难接触,但这次观看《长征》让我对歌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能够听懂,剧中的情节更是让我感动,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够了解歌剧艺术。”  ——武汉大学学生;" style="padding: 10px; box-sizing: border-box;"> 今天我带女儿一起观看歌剧电影《长征》。我觉得这段历史需要被铭记,红军长征中坚毅不拔的精神正是年轻的一代身上所缺乏的。之前她并没有接触过歌剧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她非常喜欢唱歌,我们在来之前告诉她这部剧中的每个情节都是唱出来的,也想带她来感受一下歌剧的魅力。”
  ——华中师范大学鲍老师

“资助育人·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将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13个城市的40所高校陆续启动,除了歌剧电影的展映之外,还有歌剧电影导赏、艺术家见面会和艺术普及讲座等丰富活动。
相关资讯